佳木斯步道砖施工是一项较为细致的工程,以下是其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:
一、施工流程
1.施工准备
材料准备:
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步道砖,检查步道砖的规格、尺寸、颜色、强度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。一般要求步道砖抗压强度不低于C30,抗折强度不低于4MPa。
准备好砌筑用的水泥,通常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,强度等级不低于32.5MPa。同时准备好细砂,砂的含泥量不超过3%,用于制作水泥砂浆。
工具准备:
施工工具包括水准仪、经纬仪等测量工具,用于精确测量放线;还需要准备平板振动器、抹子、橡皮锤等砌筑和夯实工具。
场地准备:
清理施工场地,将地面的杂物、垃圾、浮土等清理干净。对场地进行平整,保证场地的平整度偏差在允许范围内,一般要求每2m长度范围内平整度偏差不超过±5mm。
2.测量放线
定位放线:
根据设计图纸,使用经纬仪或全站仪在地面上放出步道的中心线和边线。放线精度要求较高,中心线偏差不超过±10mm,边线偏差不超过±5mm。
标高控制:
利用水准仪在场地周围设置标高控制点,控制点间距不宜大于10m。根据控制点在场地内铺设砂浆垫层时控制标高,保证步道砖铺设后的坡度符合设计要求,一般排水坡度不小于0.3%-0.5%。
3.基层处理
垫层施工:
基层通常采用10-15cm厚的级配碎石或C15-C20混凝土垫层。若采用级配碎石垫层,应分层铺筑并压实,每层厚度不超过20cm,压实系数不低于0.95。若采用混凝土垫层,应振捣密实,表面平整度偏差不超过±10mm。
基层夯实:
对基层进行夯实处理,可采用蛙式打夯机或压路机等设备。夯实后的基层压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,一般不低于93%。
4.砂浆铺设
砂浆配制:
按照设计配合比配制水泥砂浆,一般水泥与砂的比例为1:3-1:5。将水泥和砂干拌均匀后,再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成稠度适中的砂浆,砂浆的稠度宜为3-5cm。
砂浆铺设:
在处理好的基层上铺设一层厚度为3-5cm的水泥砂浆垫层,用刮板将砂浆刮平,保证砂浆的平整度偏差不超过±5mm。铺设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砂浆的铺设面积,避免砂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而失水干结。
5.步道砖铺设
试铺:
在正式铺设前,先进行试铺。将步道砖按照设计图案和排版方式在砂浆垫层上摆放,检查砖块之间的缝隙是否均匀、图案是否符合要求。试铺合格后,将步道砖搬起,在砂浆垫层上均匀地撒一层干水泥粉,以增加步道砖与砂浆的粘结力。
正式铺设:
将步道砖按照试铺的位置和图案逐块铺设在砂浆垫层上,用橡皮锤轻轻敲击步道砖,使其与砂浆紧密结合,同时保证步道砖的顶面平整度偏差不超过±3mm。铺设过程中要注意相邻两块步道砖之间的高差不超过±1mm,缝隙宽度均匀一致,一般为3-5mm。
6.勾缝处理
勾缝材料准备:
勾缝材料一般采用与步道砖颜色相匹配的水泥砂浆或专用勾缝剂。如果采用水泥砂浆,其配合比可适当提高水泥的比例,如1:2-1:3。
勾缝操作:
在步道砖铺设完成后,用勾缝工具将勾缝材料填入砖缝中,将砖缝填满、填实。勾缝时要注意勾缝材料的高度略低于步道砖的表面,一般低1-2mm。勾缝完成后,用湿布将步道砖表面的勾缝材料擦拭干净,防止污染步道砖。
7.成品养护
保湿养护:
步道砖铺设完成后,应及时进行养护。在砖面上覆盖塑料薄膜或草帘等保湿材料,防止水分蒸发过快。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,期间要保持覆盖材料的湿润。
防止破坏:
在养护期间,设置警示标志,禁止车辆和行人在步道砖上通行,防止步道砖被损坏。
二、注意事项
1.材料方面
步道砖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,采购时要严格检查其质量证明文件,确保其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。对于外观质量,要检查步道砖是否有缺棱掉角、裂缝、色差等问题。
水泥和砂等辅助材料也要保证质量,水泥要注意其保质期和储存条件,避免受潮结块;砂要经过筛选,去除大颗粒和杂质。
2.施工环境
避免在雨天或低温天气(低于5℃)进行砂浆铺设和步道砖铺设作业。雨天施工会导致砂浆含水量过高,影响其强度和粘结力;低温天气会使砂浆冻结,导致其强度降低甚至失效。
施工场地周围应保持清洁,避免杂物混入砂浆或砖缝中。同时,要注意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控制,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。
3.施工精度
测量放线工作要精确,这是保证步道砖铺设位置和坡度正确的前提。在施工过程中,要经常检查放线的准确性,发现偏差及时纠正。
步道砖铺设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平整度、相邻砖高差和缝隙宽度等指标,这不仅影响步道的外观质量,还关系到行人行走的安全和舒适性。
4.勾缝质量
勾缝材料的选择要考虑与步道砖的颜色协调性和粘结性能。勾缝要饱满、密实,避免出现勾缝材料脱落或缝隙不平整的情况。勾缝完成后,要及时清理步道砖表面的勾缝材料,防止其硬化后难以清除,影响步道砖的美观。